摘要

目的 探究微柱凝胶技术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在输血前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介质技术将患儿和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分析诊断结果、直抗类型和血浆交叉配血结果、直抗类型和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 ;对比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介质技术配血结果。结果 47例患儿检验后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直抗检测阳性22例、游离检测阳性38例、放散检测阳性47例,占比分别为46.81%、80.85%、100.0%。47例患儿血浆交叉配血次数235次。微柱凝胶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次数124次(52.77%),凝聚胺介质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次数26次(11.06%);微柱凝胶技术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阳性与直抗阴性患儿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39.55%、25.20%;直抗阳性血浆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儿放散液交叉配血次数235次。微柱凝胶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次数98次(41.70%),凝聚胺介质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次数23次(9.79%);微柱凝胶技术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阳性与直抗阴性患儿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分别为33.18%、19.20%;直抗阳性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率高于直抗阴性,直抗阴性(P<0.05)。血浆凝聚胺介质技术配血不合的微柱凝胶技术检测均为不合,基于Kappa一致性检验,两种检验结果一致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方面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在输血前检验方面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凝聚胺介质技术,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应按照患儿的个体状况充分考虑血清免疫学特征和生理特征灵活应用多种方式筛查抗原抗体,最大程度降低输血事故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单位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