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取值的药物代谢动力学(PK)模型特异性以及潜在的人群特异性。方法 64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接受TCI系统Schnider模型和Marsh模型,并且设置血浆质量浓度为4.2μg·mL~(-1),持续输注15 min;输注过程中丙泊酚的效应室质量浓度首先采用系统自带Ke0值预测。TCI开始后以10 s间隔同步下载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TCI输注原始数据,同时每10 s测试患者睫毛反射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S型效应室质量浓度-效应关系描述药效学,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药效学参数并推定模型特异性Ke0值。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减少大于6.63(卡方分布,自由度=1)等效于模型显著改善(P<0.01)。结果 不同PK模型TCI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MI)相似。睫毛反射消失时,Marsh模型TCI患者相比Schnider模型TCI患者时间较短、丙泊酚用量较大(P<0.05);虽然前者BIS值较高但系统自带Ke0预测的效应室质量浓度却较低。考虑模型特异性时,药效学模型拟合的目标函数值从14 448.721降低到14 412.619(P<0.01)。最终的药效学模型参数特征值为:无丙泊酚作用时BIS基础值(E_0)=94.9,最大效应值(E_(max))=7.93,产生50%最大效应时的效应室质量浓度(CE_(50))=3.68μg·mL~(-1),曲线斜率(γ)=1.74;Marsh模型和Schnider模型特异性Ke0值分别为0.492、0.131 min~(-1)。此外,经模型拟合后,上述药效学矛盾现象消失。结论 TCI药物输注时,Ke0取值具有PK模型特异性和人群特异性,不加选择随意选择Ke0值会导致效应室质量浓度拟合错误并导致靶控效应室质量浓度输注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