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作者:王跃斌; 胡成硕; 胡则辉; 朱云海; 柴学军
来源:海洋渔业, 2017, 39(01): 51-57.
DOI:10.13233/j.cnki.mar.fish.2017.01.006

摘要

以初始体质量(7.67±0.85)g的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缸(200 L)分别放养50、100、150、200、250ind幼鱼,密度分别相当于1.9、3.8、5.7、7.6、9.0 kg·m-3,依次记为G1、G2、G3、G4、G5,养殖时间为30 d。结果显示,G5组幼鱼增重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成活率也较低。血清溶菌酶活性、皮质醇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分别表现出降低、增加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养殖密度下日本黄姑鱼幼鱼的肾脏、肝脏、肌肉及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不同实验密度组间日本黄姑鱼幼鱼生长及存活出现了差异,但其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 单位
    农业部;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