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海南省海口市不同性角色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青年学生的社会接纳和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开展MSM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干预提供精准化建议。方法在高校中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动员招募MSM青年学生至咨询检测门诊,通过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社会接纳和高危性行为特征,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159名MSM青年学生,有效调查问卷150份。调查对象据经常扮演的性角色分三组:被插入方(0号)60人(40.00%),兼有插入和被插入方(0.5号)48人(32.00%),插入方(1号)42人(28.00%)。0号、0.5号和1号组HIV感染率分别为3.33%、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梅毒感染率分别为3.33%、10.42%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觉得生活环境对待同性恋态度友好的39人(26.53%),觉得一般的100人(66.70%),觉得受到歧视的8人(5.30%)。性行为学变量中"首次性行为年龄、首次性行为对象是否为临时性伴、是否使用过兴奋剂、使用兴奋剂后有无发生性行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年每次发生肛交性行为都坚持使用安全套"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0.5号性角色在二~五年级段是一年级的3.143倍(OR=3.143,95%CI:1.893~5.220);不告知他人同性性倾向是0号和1号的8.093倍(OR=8.093,95%CI:2.496~26.243);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是0号和1号的15.269倍(OR=15.269,95%CI:5.072~45.972),是危险因素。0.5号性角色首次性行为对象相对固定,首次性行为对象为临时性伴是0号和1号的0.238倍(OR=0.238,95%CI:0.092~0.619),是保护因素。结论不同性角色的MSM青年学生社会接纳、高危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和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分类提供针对性干预,提高该人群预防性传播疾病感染技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