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莱斯利·爱泼斯坦于1979年发表的《犹太人之王》取材于二战中发生在波兰的洛兹隔都事件,揭露出犹太居民委员会打着为了人民的名义而行苟且之事的罪恶。但是作者对特朗普曼的态度较为复杂,他既是暴君,亦是摩西。这种双重性使小说充满张力,也引导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小说展现了拟剧类叙事以及作者道德标准取舍的隐性进程,作者的叙述包含了"我"和"非我"的因素,人物的对话也有"我"和"非我"的矛盾冲突。本文采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和申丹的"隐性进程"理论探讨小说中个人与群体的表演性和戏剧性、个体人物的前台与后台、真实与人为、理性化与神秘化等在构建隐性进程和推动显性情节互动方面的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