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暗色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绿色、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研究对池塘和稻田两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4次采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水体温度、pH和总磷无显著差异,但稻田养殖模式的溶解氧含量始终高于池塘养殖模式。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态氮含量整体下降,但总氮含量持续上升。池塘养殖模式的叶绿素a含量始终显著高于稻田。在两种养殖模式下,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0属,池塘和稻田特有浮游植物各有8种。两种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密度及生物量均在分蘖期达到最高,其次是扬花期。检测出浮游动物3大类21属41种,两种模式均以轮虫(Rotifera)为主。沙塘鳢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的时期均是拔节期,除成熟期外,池塘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两种养殖模式共检测出底栖动物9种(属),常见种为尾腮蚓属。随着养殖时间的推进,池塘和稻田养殖模式的底栖动物种类数、数量均持续下降。根据以上结果可知,相较于池塘养殖模式,稻田养殖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可以通过控制浮游生物的生长,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