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生化和病理改变的比较

作者:裴天仙; 郭景玥; 王春雨; 滕晋莹; 张洲; 徐义涵; 郭传敏; 张金晓*; 胡金芳*
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2020, 43(09): 1740-1746.

摘要

目的比较6种常见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生化指标和胰岛、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大鼠、小鼠各32只,随机分为8组:大鼠对照组、大鼠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大鼠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ZDF大鼠组、小鼠对照组、db/db小鼠组、ob/ob小鼠组和KK-ay小鼠组。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和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喂饲高脂高糖饲料6周后,分别ip 1次150 mg/kg剂量的四氧嘧啶和30 mg/kg的链脲佐菌素,ZDF大鼠饲喂Purina#5008饲料6周;C57BL、db/db和ob/ob小鼠普通饲料、KK-ay小鼠高脂料喂养8周。每周测定体质量;腹主动脉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Elisa法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剖取胰腺、肝脏进行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四氧嘧啶及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更大;ZDF大鼠组体质量缓慢降低;血脂、血糖和胰岛素测定结果显示,与大鼠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和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FBG、TC、TG均显著升高(P<0.01),FINS显著降低(P<0.01);ZDF大鼠组FBG、TC、TG、HDL和FINS均显著升高(P<0.05、0.01)。与小鼠对照组比较,db/db、ob/ob、KK-ay小鼠组FBG、TC、TG、HDL、LDL和FINS均显著升高(P<0.05、0.01)(其中db/db小鼠LDL除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大鼠对照组比较,高脂高糖+四氧嘧啶组与高脂高糖+链脲佐菌素组胰岛萎缩,体积减小,数量减少,分布稀疏,形态极不规则,胰岛细胞空泡样变,数目减少,β细胞坏死凋亡;肝脏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空泡变性;ZDF大鼠组胰岛萎缩,体积减小,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岛内β细胞凋亡,形态不清,排列紊乱;轻微至轻度肝细胞空泡变性。与小鼠对照组比较,db/db、ob/ob、KK-ay小鼠组均可见胰岛增生、肥大,岛内β细胞核增多、密集,胞浆减少,排列紊乱;中至重度肝细胞空泡变性。结论 6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糖脂代谢紊乱,可致肝脏空泡变性和胰岛的病理改变。其中3种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可致胰岛的退行性病变,3种小鼠2型糖尿病早期模型可致胰岛的代偿性增生肥大的病变。

  • 单位
    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