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管状胃胃体宽度对胃组织微循环灌注及反流功能、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90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只,分别制作管状胃胃体宽度为2/3、1/2、1/3原胃模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比较3组胃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采用p H监测仪监测管状胃内p H值、反流次数及时间。结果 C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B组(P<0.05),B组显著长于A组(P<0.05);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A、B组(P<0.05);B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P<0.05)。B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A、C组(P<0.05),A组显著高于C组(P<0.05);B组曲线上升支斜率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曲线达峰时间均少于A、C组(P<0.05)。A组胃内p H<4总时间显著长于B、C组(P<0.05),B组显著长于C组(P<0.05);A组反流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组显著多于C组(P<0.05);A组最长反流时间显著长于B、C组(P<0.05),B组显著长于C组(P<0.05)。结论管状胃宽度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微循环灌注及反流情况影响巨大,过宽及过窄均不好,管状胃宽度为原胃1/2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唐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