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造山型金矿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找矿潜力,也是西藏班公湖-怒江铜多金属资源基地的主攻矿床类型之一。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近十年来识别和建立的我国最重要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矽卡岩型铜金成矿带。商旭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是该成矿带上首例造山型金矿床。矿体产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沉积岩,由石英脉、碳酸盐+石英脉和蚀变岩构成,呈透镜状、块状、条带状、鞍状、浸染状、角砾状等产出,受北西西向的区域断裂构造控制。热液蚀变发育碳酸盐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硫化物蚀变等。矿物学研究和含矿脉体特征表明,早期热液活动发育于挤压应力环境,后期挤压应力逐渐消失,对应了变形晚期的构造环境。含金石英流体包裹体的Rb-Sr同位素测试获取的等时线年龄为135.6±2.7Ma,87Sr/86Sr平均初始比值为0.713,预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综合研究认为,商旭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初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的闭合期,地块间挤压应力致使木嘎岗日群发生构造变形,在挤压变形晚期构造环境发生转换的过程,围岩中应力释放促成了区域的金矿化。对比研究显示,商旭金矿化与世界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在矿床地质、热液蚀变特征、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构造环境、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表明班-怒带具备寻找造山型金矿的潜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