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及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技术,对马达加斯加Ilakaka蓝色和浅橙色蓝宝石的包裹体及相关谱学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丰富马达加斯加Ilakaka矿区蓝宝石的产地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该产地蓝宝石的特征包裹体包括大量由液态CO2充填的负晶、与愈合裂隙相关的假次生包裹体以及方解石、石墨、金云母、金红石和赤铁矿等固体包裹体;蓝宝石中Fe元素的含量与其蓝色调深浅呈正相关性,均见与Fe3+相关的377、387 nm和451 nm处吸收线,并且Fe含量的增高可促成Fe3+-Fe3+交换耦合离子对形成,从而增强377 nm和451 nm处的吸收;蓝宝石的荧光光谱基本均可见Cr3+的R1(694 nm)、R2(693 nm)荧光线;浅橙色蓝宝石在400~480 nm处出现明显荧光宽峰,通过低温退火实验发现该组荧光峰热稳定性差,加热至250℃时趋于消失,而在300℃时荧光峰明显增强,推测与空穴心[VAl+O-]与[Mg2++O-]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