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分离自急性腹泻患者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状况,为防治其感染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对鉴定得到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1类整合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部分可疑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确证试验和PCR扩增ESBLs基因(TEM、OXA和CTX-M)并测序,对ESBLs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共非重复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277株,对其中268株进行了药敏试验(其余9株未能复苏成功)。耐药率较高的为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30.2%)、氨苄西林(25.4%)、萘啶酸(25.7%)、链霉素(21.6%)和氯霉素(21.3%),多重耐药率为24.6%(66/268)。对三代头孢、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等的耐药率小于10%,但有4株菌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氟喹诺酮、复方磺胺和氯霉素均不敏感。1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2.8%(61/268)。在头孢噻肟耐药株中随机选取的3株菌(1062、1505和1650)ESBLs表型均阳性,均携带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2株还同时携带TEM和(或)OXA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PFGE聚类分析显示,1505和1650相似度为85.7%,前两者与1062相似度为58.1%。结论本地区急性腹泻患者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呈现明显多重耐药,1类整合子携带率较高,出现ESBLs阳性且同时对碳青霉烯和氟喹诺酮均耐药的菌株,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临床和非临床领域均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