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及瓜蒌桂枝汤的抗炎机制。【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风湿热痹型RA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分期RA患者血清TNF-α、BMD的差异,比较不同骨密度RA患者血清TNF-α的差异,Pearson分析TNF-α与BMD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6例RA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38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瓜蒌桂枝汤加味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RA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清炎症因子、BMD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探讨瓜蒌桂枝汤在治疗RA中的抗炎机制。【结果】(1)观察组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期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Ⅲ期和Ⅱ期患者,BMD低于Ⅲ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骨密度低下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NF-α与BMD呈负相关性(r=-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西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西医组为68.42%(26/38),组间比较,中西结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RA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西医组,晨僵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RA患者的血清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A患者血清TNF-α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性,瓜蒌桂枝汤可有效缓解R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预防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