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丁玲在南京三年的存活经验始终难以被纳入强调“忠烈”的革命话语体系,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往往被指认为有“失贞”嫌疑。事实上,从1936年的复出之作《松子》开始,“失贞”问题便构成了丁玲创作的重要背景与情节线索。与此前研究多从《我在霞村的时候》入手不同,本文将“政治失贞”作为丁玲创作的一个转捩点,在“政治无意识”的层面,通过对《松子》《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新的信念》以及《我在霞村的时候》等隐含“失贞”叙事的作品进行再解读,展开对丁玲的心理分析,揭示丁玲“失贞”叙事的政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