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背后有一个独特的、值得关注的要素——"利他沉默",它紧密关联着中华文化典籍中的一个颇具"德性"要义的概念——"谨言慎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谨言慎行"包含两个"倾向"因子,即"控制性表达"和"克制性质疑";这两个因子都对"深层学习"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性表达"还显著地正向影响着"浅层学习";这两个因子都对大学生的"思维倾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克制性质疑"对于质疑思维、创新思维、迁移思维等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而"控制性表达"则对"论证思维"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建议,要深刻认识中国学生学习和思维背后所独具的"伦理附着性",要着力构建"倾听+参与"的"中国式优质课堂",要高度重视"延迟性质疑与解疑"所具有的中国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