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站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鹏; 孙国栋*; 唐银海; 李荣国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9, 32(03): 285-288.
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9.03.021

摘要

目的对本站2006—2017年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针对报废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效果。并对报废原因制定相应的策略使血液报废率持续降低。方法统计过去12年的年均报废率及各报废原因的年均报废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突出报废项目制定相应策略的效果。结果针对不同报废原因进行相应的预防策略,使本站的血液报废率随着采血量的增高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血液的总报废率由2006年的6.97%下降到2017年的1.84%(P<0.01),其中ALT和过期血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752和-0.912(P<0.01);血量异常和破袋血和离心破损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682和-0.642和-0.651(P<0.05)即随着年份增长以上原因的报废率均在降低;凝块血和意外抗体与年份Pearson相关性分别为0.922和0.934(P<0.01)即随着年份增长两者的报废率均在升高。其余各项原因的报废比例较低,各年份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无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的血液报废原因采取由针对性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会显著降低血液报废率,提升血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