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二叠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演化

作者:沈树忠; 张以春; 袁东勋; 徐海鹏; 琚琦; 张华; 郑全锋; 罗茂; 侯章帅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2024, 54(04): 1125-1170.

摘要

二叠纪是青藏高原各块体演化的关键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当时横跨南北半球统一的泛大陆演化到了鼎盛阶段,阻断了全球东西向的赤道暖流的同时,在泛大陆的东侧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提斯洋暖池,是古-中生代之交生物与环境演变的引擎.青藏高原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从南到北由于跨越不同的纬度带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特提斯带当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印度板块北缘,整个二叠纪沉积含有典型的冈瓦纳冷水型生物群;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灰岩外来体时代集中在瓜德鲁普世(Guadalupian,中二叠世)中、晚期至早三叠世,古生物地理与喜马拉雅特提斯带有显著差异,最有可能为新特提斯洋中的海山型沉积.基墨里(Cimmerian)微地块群在乌拉尔世(Cisuralian,早二叠世)早期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Asselian-Sakmarian)全部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均发育冰海相沉积及冈瓦纳型冷水生物群.乌拉尔世中期(约290~280Ma)基墨里微地块群由于印度板块北缘Panjal Traps等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以不同的速度向北漂移.可以分为两个条带,由南羌塘、保山和Sibuma地块组成的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较快,在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就已经出现大量碳酸盐岩沉积和暖水生物群,因此,它们最先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并进入低纬度暖水区域;而由拉萨、腾冲和Irrawaddy地块组成的南基墨里微地块群,漂移速度相对较慢,在空谷(Kungurian)晚期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碳酸盐岩沉积,并延续至乐平世(Lopingian,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和乐平世地层中含暖水生物为主的动物群,因此,这些地块至少在空谷晚期已经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离,裂解时间稍晚于北基墨里微地块群;这种沉积和古生物地理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表明乌拉尔世的裂解事件造成了中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的开启和形成.更北的北羌塘地块由于整个二叠纪地层中均含有典型的暖水生物群,与华南地区、思茅地块和印支地块等可以比较,属于古特提斯洋北部的块体.因此,二叠纪中、晚期特提斯域形成了古、中、新特提斯多岛洋共存的局面,是当时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中心.此外,青藏高原多个块体在二叠纪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完整记录了晚古生代大冰期、亚丁斯克期全球变暖和二叠纪末快速变暖等重大古气候事件,对于阐明板块运动和全球气候演变对生物群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