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经导管建立冠状动脉微血管栓塞模型,分析微血管栓塞后不同时间段冠状动脉阻抗参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的变化情况。方法12周龄的健康小型家猪15头,通过介入方法制作动物模型,通过多普勒导丝、压力导丝和冠状动脉腔内超声导管在心电同步的情况下采集不同时间段前降支中段的冠状动脉多普勒流速、压力信号和腔内超声图像及数据。其中8头采集到基础状态数据,7头采集到微栓塞后2 h数据,6头采集到6 h数据,6头采集到1周时数据.同时采血测定不同时间段血清ET-1浓度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2、6 h和1周时分别为1.77±0.30、1.69±0.07、1.24±0.10及1.58±0.22(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P<0.05);基础冠状动脉阻抗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2、6 h和1周时分别为(2.448±1.891)、(3.229±2.872)、(3.197±3.227)和(3.466±2.683)mm Hg·mL-1·s-1 (1 mm Hg=0.133 kPa);一次谐波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0.538±0.559)、(1.604±1.727)、(0.834±0.858)和(1.233±1.809)mm Hg·mL-1·s-1;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1.778±1.352)、(2.577±2.276)、(2.710±2.733)和(3.039±2.671) mmHg·mL-1·s-1;一次谐波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分别为(0.388±0.395)、(0.947±0.844)、(1.639±1.978)和(0.716±0.624)mm Hg·mL-1·s-1(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P<0.05)。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分别为1.463±0.235、1.265±0.105、1.160±0.068和1.276±0.266(其中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 P<0.05)。对冠状动脉阻抗数据进行校正后发现,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和一次谐波冠状动脉阻抗是反映微栓塞后微循环功能变化最敏感的指标。微栓塞前ET-1浓度为(123.0±15.3)ng/L,微栓塞后2 h为(138.5±8.2) ng/L,微栓塞后6 h为(140.9±14.8) ng/L,微栓塞后1周时为(119.0±15.6) ng/L,微栓塞后6 h与微栓塞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冠状动脉阻抗随时间逐渐增加,其中冠状动脉阻抗储备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一次谐波最小冠状动脉阻抗。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血清ET-1浓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