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黄土高原植被的覆盖状况,为监测该区植被特别是非绿色植被盖度的变化提供数据支持,为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FVC)在土壤侵蚀预测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7块植被样地,采用样带法进行逐半月的分层植被盖度调查,分析了绿色植被盖度(fPV)和非绿色植被盖度(fNPV)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结构下的年内变化,为侵蚀过程模型中植被因素的获取提供参数。[结果](1)沙地、草地、人工柠条林地、人工油松林地、黄陵和秦岭的天然林地等6个样地中,植被的年内投影总盖度变化不大。投影fPV和其所占投影总盖度的比例年内均随时间先逐渐增加,7—9月达到最大值,其后迅速减小。而投影fNPV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fPV相反。受耕作制度影响,耕地投影fPV和fNPV年内变化剧烈。(2)7—9月,在黄陵和秦岭的天然林样地,投影fPV比例可达100%,其他4种样地分别可达60.6%,70.5%,58.8%和84.9%,意味着仅考虑投影fPV,将忽略占总盖度39.4%,29.5%,41.2%和15.1%的fNPV的生态效益。(3)人工柠条、人工油松林地,黄陵、秦岭的天然林地等4种具有明显植被垂直结构的样地中,乔木层、灌木层和地表层的fPV与fNPV的年内变化与投影fPV与fNPV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种样地植被的投影总盖度与地表层总盖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性可达0.85(R2)。[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投影fPV和fNPV年内变化剧烈,其他样地年内投影fPV先增加后减小,投影fNPV与其相反。占总投影盖度的15.1%~41.2%的投影fNPV,在该区是不可忽略的地被组成。不同层次的fPV和fNPV年内变化趋势与投影fPV和fNPV一致,地表层总盖度与投影总盖度也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在区域监测时应重点关注耕地植被盖度的提取季节与地表总盖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