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肾肿瘤评分系统对囊性肾肿物(CRM)手术结果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治疗的234例患者资料。31例为CRM患者, 203例为实性肾肿物(SRM)患者。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患者的倾向性评分, 采用最近邻法进行1∶2匹配, 比较CRM组和SRM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远期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等, 分别以R.E.N.A.L.评分和PADUA评分分层比较CRM组和SRM组理想手术结果达成率的差异, 并分析影响理想手术结果达成的预测因素。将CRM直径以4 cm为截断值, 直径<4 cm为CRM1组, 直径≥4 cm为CRM2组, 并与其各自匹配的SRM1组和SRM2组进行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匹配后, CRM组29例, 年龄为(48.7±10.8)岁, 男性22例(75.9%);SRM组58例, 年龄为(50.4±10.2)岁, 男性41例(70.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M组热缺血时间[M(Q1, Q3]长于SRM组[23(18, 25)比19(17, 25)min, P=0.040];手术时间[M(Q1, Q3]长于SRM组[130(100, 150)比 108(86, 120)min, P=0.006]。CRM组手术前后血肌酐的变化值[M(Q1, Q3]高于SRM组[15(10, 23)比 12(6, 17)μmol/L, P=0.030)]。CRM组和SRM分别有7例(24.1%)和36例(62.1%)患者获得理想手术结果。SRM组R.E.N.A.L.评分手术中级复杂和PADUA评分手术高级复杂的理想手术结果达成例数分别为24例(58.5%)和15例(51.7%), 分别高于CRM组对应的6例(27.3%)和1例(5.9%)(均P<0.05)。术前eGFR(OR=0.758, 95%CI:0.719~0.799)和肿物性质(以CRM为参照, OR=4.883, 95%CI:1.550~15.378)是达成理想手术结果的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 CRM2组的手术前后eGFR变化值、术中出血量均大于SRM2组, 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SRM2组(均P<0.05);CRM1组术中出血量小于CRM2组, 热缺血时间均短于CRM2组(均P<0.05)。结论直径≥4 cm的复杂CRM行RAPN的手术风险高于同等R.E.N.A.L.及PADUA评分的S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