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庄子·山木》篇首则寓言通过庄子与弟子、主人与竖子的对话,依次向世人提出处世观的三个层次:"无用""材与不材之间""乘道德而浮游"。就"无用"层面看,庄子见"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提出"无用"处世方法。"无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身全生",但也存在"祸身害生"之弊。就"材与不材之间"层面看,庄子因主人之雁不鸣见杀,修改其处世方法为"材与不材之间"。这种处世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规避"有用"和"无用"带来的祸端,但也存在偏执一端之弊。鉴于"无用"和"材与不材之间"都不能免祸,庄子旋即提出"乘道德而浮游"。该处世方法既遣"无用",又遣"材与不材之间",能够超脱有用与无用的藩篱,摆脱世俗累患,从而深化了处世方法。在庄子看来,只有与时俱化,以和为量,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浮游于道德之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