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外滩公共空间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原英租界外滩,是近代中国最早一处带有休憩功能的城市滨水空间。本文基于上海档案馆藏英文文献《河滩权始末,1845—1930》,借鉴科斯塔夫提出的“城市进程”概念,通过社会协商和空间建设的互动关系考察上海外滩公共空间的形成经过。研究发现,“西方冲击”和“华洋竞争”的二元认知框架尚不足以解释外滩公共空间的起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四方博弈是其得以“留作公用”的直接原因。因此,最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城市空间建设得以突破时代局限性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