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性分析及交配型分布

作者:董丽英; 刘树芳; 田维逵; 周伍民; 张先闻; 李迅东; 杨勤忠*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2023, 50(02): 316-324.
DOI:10.13802/j.cnki.zwbhxb.2023.2021128

摘要

为明确云南省不同稻区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毒性频率及交配型分布,利用2007—2013年分离自云南省不同稻区的112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23个持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单基因系和持有Pi57(t)的水稻渗入系IL-E1454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存在很大差异,分离自粳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z-t、Pi5、Pi9、Pi20和Pi57(t)这5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4.29%、5.36%、5.51%、5.36%和0;分离自籼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对持有Pik-h、Piz、Pita、Piz-5、Pita-2、Pi5、Pi7和Pi9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18.25%、9.13%、9.64%、7.50%、15.72%、0、13.05%和0;分离自陆稻区的稻瘟病菌菌株菌株对持有Pik-h、Pib、Pish、Pi1、Pi5、Pi9、Pi11和Pi57(t)这8个水稻品系的毒性频率分别为6.67%、3.33%、13.79%、13.33%、7.69%、6.67%、0和3.23%;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陆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100.00%,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43.33%和56.67%;粳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91.84%,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69.39%和22.45%;籼稻区菌株可交配率为87.88%,其中MAT1-1和MAT1-2菌株分别为18.18%和69.70%,表明不同稻区稻瘟病菌的育性均比较高,但交配型分布极不平衡。

  • 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