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维共振指师生、生生多种方式交流互动,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吸纳,在知识技能、经验方法、思考方向等若干方面趋于步调一致的过程。思维共振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动态性、流通性、聚散性、整体性、高效性和情感性。思维共振策略包括求同与求异相结合、求顺与求逆相结合、求多与求少相结合、求开与求合相结合、求远与求近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