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微创手术治疗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的2年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虞佩; 裘剑如; 谢磊; 吴文坚; 张兴凯; 曹鹏; 梁裕*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25): 1985-1989.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5.004

摘要

目的通过分期微创手术的方式(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成人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 评估分期微创手术在恢复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中的功效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进行分期手术治疗的13例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EOS成像系统来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站立位时冠状面、矢状面、骨盆参数变化。所有患者经平均2年(18~32个月)的随访。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各组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分期手术, 一期经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平均手术时间(231±48)min, 平均术中出血(253±80) ml, 第二期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平均手术时间(155±33) min, 平均术中出血(326±99) ml。两次手术间隔7~42 d, 平均14 d。一期侧路腰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 二期微创后路固定后这些参数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在冠状面上Cobb角从初始43.1°±7.3°经一期手术后降至11.4°±4.0°(t=10.16, P<0.001), 二期手术后降至5.5°±1.9°(t=6.14, P<0.001)。在矢状面上, 腰椎前凸角从16.8°±8.4°提高到30.2°±6.8°(t=5.21, P<0.001), 二期手术后恢复到37.1°±4.0°(t=5.04, P<0.001)。矢状面垂直轴从(10.5±2.4)cm降至(5.3±2.1) cm(t=8.52, P<0.001), 二期手术后再降至(3.1±1.5)cm(t=5.51, P<0.001)。在骨盆参数方面, 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匹配程度从术前33.6°±9.6°下降至17.8°±4.5°(t=5.31, P<0.001), 二期手术后降至9.9°±3.7°(t=4.68, P<0.001)。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2、8.94、19.20, 均P<0.01)。结论对于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 侧路椎体间融合术既可同时纠正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 分期微创手术疗效可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