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nCD64)、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单独及联合应用在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西区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 于入ICU 6 h内采集外周血测定nCD64、IL-6、PCT水平, 脓毒症患者在入ICU后3 d和7 d再次测量nCD64、IL-6、PCT水平。根据脓毒症3.0诊断标准, 将纳入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 明确nCD64、IL-6和PCT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根据入ICU时的病情, 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 判断3种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病情的评估价值;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评估3种生物标志物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脓毒症患者47例, 脓毒性休克患者43例, 非脓毒症患者41例。脓毒症患者28 d存活76例, 死亡14例。①脓毒症组入ICU后1 d的nCD64、IL-6、PCT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nCD64:26.95(14.05, 86.18)比3.10(2.55, 5.10), IL-6(ng/L):93.45(52.73, 246.30)比34.00(9.76, 62.75), PCT(μg/L):6.63(0.57, 68.50)比0.16(0.08, 0.35), 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 nCD64、IL-6、PCT单独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5、0.792、0.888, 以nCD64的诊断价值最高, 当nCD64最佳截断值为7.45时, 其敏感度为92.2%, 特异度为95.1%。将nCD64、IL-6、PCT两两及三者联合诊断时, 三者联合的诊断性能最高, AUC达0.973, 敏感度为92.2%, 特异度为97.6%。②脓毒性休克组入ICU后1、3、7 d的nCD64、IL-6、PCT水平均高于脓毒症组。ROC曲线分析显示, 入ICU后1、3、7 d的nCD64、IL-6、PCT用于评估脓毒症病情有一定的准确性, AUC在0.682~0.777。③死亡组nCD64、IL-6、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 除入ICU后1 d的nCD64、PCT值外, 其余时间点各指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 各时间点nCD64、IL-6、PCT预测脓毒症预后的AUC在0.600~0.981。用nCD64、IL-6、PCT入ICU后1 d与3 d或7 d的差值除以1 d时的数值计算其入ICU后3 d和7 d的清除率, 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显示, 除7 d的IL-6清除率无意义外, 入ICU后3 d和7 d的nCD64、IL-6、PCT清除率均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nCD64、IL-6、PCT作为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有较好的价值, nCD64的诊断价值高于PCT和IL-6, 当三者联合应用时诊断价值最高。nCD64、IL-6、PCT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及预测预后上有一定的价值, nCD64、IL-6、PCT的清除率越高, 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风险就越小。
-
单位烟台毓璜顶医院; 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