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三种造模方法建立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并进行比较,寻找更优化的造模方法。方法:15日龄C3H/HeN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Ⅰ-Ⅳ组,每组10只。Ⅰ组:不予任何处理;Ⅱ组:腹腔注射25 mg/kg的二乙基亚硝胺(DEN)一次;Ⅲ组:腹腔注射100 mg/kg的DEN一次;Ⅳ组:腹腔注射25 mg/kg的DEN一次,42日龄时再次腹腔注射100 mg/kg的DEN一次。统计各组小鼠的死亡率。造模第18周,麻醉后眼球取血,断颈处死后打开腹腔取肝脏,观察各组肝脏外观、癌结节数目及肝脏肿瘤发生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结果:造模第18周,与Ⅰ组相比,Ⅱ-Ⅳ组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Ⅲ组和Ⅳ组存活小鼠癌结节数目,肿瘤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造模第18周时,Ⅰ组和Ⅱ组无小鼠死亡,肝癌发生率为0%;Ⅲ组和Ⅳ组存活小鼠肝癌发生率均为100%,但Ⅲ组小鼠死亡率高达50%,Ⅳ组仅为20%。结论:C3H/HeN雄性小鼠15日龄时腹腔注射25 mg/kg的DEN一次,第42日龄时再次腹腔注射100 mg/kg的DEN一次,可成功建立小鼠肝癌模型,周期短且死亡率较低,是建立原发性肝癌模型较为理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