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特征

作者:蔺凌云; 潘晓艺; 姚嘉赟; 尹文林; 曹铮; 刘忆瀚; 沈锦玉*
来源:微生物学报, 2021, 61(10): 3159-3172.
DOI:10.13343/j.cnki.wsxb.20200758

摘要

【目的】为查明浙江养殖光唇鱼大量死亡的病原,了解病原的遗传特征。【方法】本工作对患病光唇鱼进行病原分离,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人工回感试验确定其病原性,并对分离株的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毒力基因型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型等遗传特征进行分析;此外,还测试了菌株的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光唇鱼体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ACRO-0708,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不溶血,分子与生化鉴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光唇鱼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6.47×103CFU/g,属于血清型Ⅰb和MLST型ST261,毒力基因型为sip+bibA+cfb+hylB+iagA+fbsA+fbsB+bac–bca–cylE–scpB–lmb–,不携带所检测的6种表面蛋白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较敏感,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7种药物耐药。【结论】引起浙江养殖光唇鱼死亡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其分子特征与水产动物主要流行的无乳链球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生产中可选用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防治。

  • 单位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