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西、贵州3个种源的马尾松开展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距离等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引物,共扩增出92个条带,86条具有多态性。POPGENE分析显示:马尾松群体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82 40.206 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81 80.317 8,3个群体的多态性水平差异不大;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百分率为93.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84 2,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8 1;表明马尾松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马尾松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5 3,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基因流Nm为1.085 3,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AMOVA分析显示:马尾松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46(P=0.001),表明群体间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和Mantel检测结果显示:每个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很好地首先聚集为一个分支,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72,P=0.001)。这说明马尾松在裸子植物界中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群体内,群体间已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这种分化并非由遗传漂变引起,可能与地理生境的差异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