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 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载距突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 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 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载距突组配1枚螺钉, 其中S1和S2靶点是载距突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 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 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 根据不同的载距突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 男25例, 女7例;年龄24~60岁, 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 男31例, 女9例;年龄25~58岁, 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 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 螺钉均在骨性通道内, 未见穿破跗骨窦。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比性。解剖分区组载距突置钉总数52枚, (1.63±0.48)枚/例, 其中20例置钉2枚, 置钉准确率为92.3%(48/52)。解剖分区组的各个置钉参数和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载距突置钉总数63枚, (1.58±0.49)枚/例, 其中23例置钉2枚, 准确置钉率为93.7%(59/63), 以上指标与解剖分区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置钉技术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 可以收到与3D打印辅助置钉相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