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骶尾部藏毛窦的MRI表现,以便于临床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藏毛窦的盆腔MRI图像,依据Tezel’s的临床分型方法分为5型,观察各型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形状、边界、长径及不同序列MRI的信号特点等,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表现。结果:43例骶尾部藏毛窦均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内,均未累及肌肉组织,均未与骶管及肛管相通,窦道向头侧走行较多;病理显示22例见毛发,16例见脓肿形成。Ⅰ型4例(9.3%),长径1.3~4.0 cm,慢性炎症表现,病灶呈片状,边界不清,DWI呈等信号为典型表现;Ⅱ型8例(18.6%),长径2.8~6.7 cm,急性脓肿,呈圆形及椭圆形,边界较清,未见明显窦道口、DWI呈明显高信号为典型表现;Ⅲ型18例(41.9%),长径1.8~8.1 cm,呈管状,慢性期边界较清,DWI呈稍高信号,急性期DWI呈明显高信号,周围软组织可见局限性水肿;Ⅳ型3例(7.0%),长径2.5~12 cm,MRI表现与Ⅲ型相仿,窦道口开口位置可与Ⅲ型相鉴别;Ⅴ型10例(23.3%),长径2.4~6.7 cm,边界不清,周围组织常有大片水肿,病灶信号特点与Ⅲ型相仿,有手术病史为其特点。结论:不同类型骶尾部藏毛窦MRI表现各有特点,MRI可提供病灶范围、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信息,能够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