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模式在不同严重程度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葫芦岛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IT组、MCT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HIT组采取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T),MCT组采取中强度持续运动(MCT),对照组则保持原生活习惯。比较三组患儿试验前后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哮喘控制问卷表(ACQ-6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主观疲劳感觉量表(RPE)评分、血清生长因子(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试验后,三组患儿FEV1%pred、FVC%pred、PEF%pred、FEV1/FVC%、FeNO水平与本组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三组患儿FEV1%pred、FVC%pred、PEF%pred、FEV1/FVC%、F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试验后的6WMT、SBP、DBP、RPE、ACQ-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与HIT组试验后的ACQ-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与HIT组试验后ACQ-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与HIT组患儿试验后的6WMT均长于本组试验前,SBP、DBP与RPE评分均低于本组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与HIT组患儿试验后的6WMT均高于同期对照组,SBP、DBP与RPE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组与HIT组患儿试验后的6WMT、SBP、DBP与RP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三组患儿血清IL-6、GH、IGH-1与本组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三组患儿血清IL-6、GH、IGH-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试验期间HIT组患儿和MCT组患儿哮喘相关症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T与MCT运动模式均可有效改善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的运动能力,提高对哮喘的控制,但两种方式对肺功能、炎症因子、生长因子水平均无明显改善。

  • 单位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