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与目的:超前镇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的一种措施,可防止神经中枢敏感化,减少和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本研究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超前镇痛,采用多药物多途径的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以尽可能消除外周和中枢敏化的形成,从而取得完善、长效的镇痛效果。方法:2009年6-8月间,选择60例择期行单侧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和C3组,A组:氟比洛芬酯+颈丛神经阻滞作为的联合超前镇痛;B组:颈丛神经阻滞作为超前镇痛;C组:单纯全麻组。A组术前30min及皮肤缝合毕即刻分别给氟比洛芬酯50mg稀释至20mL静脉缓慢(1min以上)推注,B、C组分别在相同时点给予生理盐水对照,A、B组均行双侧浅颈丛神经阻滞,给予0.375%罗派卡因20mL。记录A、B两组颈丛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芬太尼用量。分别于术后1、4、8、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静息和活动),以及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上A、B组分别是(7.47±1.04)和(8.75±1.36)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B和C组芬太尼用量分别是(0.36±0.04)、(0.40±0.06)和(0.45±0.07)mg,A组与B组、A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方面,术后4h和8h(活动)A、B组与C组分别是(26±8)和(32±6)、(25±6)和(37±5)、(36±6)和(40±6)mm,A组与C组、B组与C组、A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24h(静息和活动)A、B和C组分别是(25±4)和(34±5)、(27±5)和(36±5)、(31±5)和(40±6)mm,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恶心呕吐发生情况A、B与C组分别是1、0和5例。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超前镇痛可以提供更加快速、完善、长效的镇痛效果,起到阿片类药物节约效应,可有效地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