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量的重要手段,分析土地整治效果对土地整治项目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2012年间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新增耕地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1) 2007年天水市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 000 6 hm2,占当年总的人均生态承载力0. 648 4 hm2的0. 09%,占当年人均生态赤字1. 074 4 hm2的0. 05%。2011年新增耕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 001 2 hm2,占当年总的人均生态承载力0. 734 7 hm2中的0. 16%,占当年人均生态赤字1. 118 4 hm2的0. 10%,若没有进行土地整治,天水市2011年生态赤字会增加0. 10%。2)通过2007—2011年天水市人均新增耕地面积与其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可以发现,随着新增耕地面积的增多,人均生态承载力也相应变化,两者的关系呈现为正相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水市的生态环境压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