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7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报告1 090份,排除因药物联用引起的ADR报告,最终纳入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报告359份(占32.94%)。统计分析359份ADR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涉及的抗菌药物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转归、引起严重ADR的药品。结果 (1)359份ADR报告中男205例,女154例;>60岁老年患者和≤10岁未成年人分布比例高。(2)359份ADR报告中共涉及11类抗菌药物、28种药品。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分布比例高;药品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分布比例高。(3)359份ADR报告中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表现为皮疹、瘙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等。(4)359例ADR报告中引发ADR最多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占96.38%(346/359);剩下为口服给药,占3.62%(13/359)。所有患者经及时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痊愈237例(占66.02%),好转115例(占32.03%),不详7例(占1.95%),并未出现严重的药物后遗症或死亡病例。(5)359例ADR报告中引起严重的ADR有11例,临床表现有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涉及药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噻肟钠等,经及时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或痊愈。结论抗菌药物引起的ADR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时既要考虑治疗作用,也要兼顾ADR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