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作用分析

作者:刘小兰; 邓舜洲; 单心怡; 陶王敏; 文东旭; 康绍珠; 李雅婷; 张梦娟; 朱芝秀*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11): 80-153.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0.07.0102

摘要

为了确定引起南昌某兔场獭兔发病的病原,并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试验对病死獭兔进行了临床诊断、细菌分离、生化鉴定、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药敏试验、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剖检可见肝脏上有针尖状白色坏死点,分离菌瑞氏染色镜检呈两极浓染;菌落在5%兔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圆润不溶血现象,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分离菌均能发酵蔗糖,不能发酵乳糖,甲基红、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呈阴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大小为1 800 bp的目的条带,分离菌与NCBI中巴氏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7.3%~100%;分离菌对头孢氨苄高度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鸡唾液乳杆菌对分离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分离菌有较强的致病性,攻毒后12 h内小鼠全部死亡。说明分离菌为巴氏杆菌,防治首选头孢曲松或头孢氨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