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

作者:田金洲; 王永炎; 时晶; 朱爱华; 黄启福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06): 18-21.

摘要

证候模型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一直受到关注。证候模型应该是与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整体动物模型如生化模型、病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和细胞模型等不尽相同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如舌象、唇象、爪象、耳轮、尾尖、眼球、毛皮以及动物行为等表现。这种模型应该符合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证候表现特征,而不是用想象的某些生物指标来替代。证候模型研究设计应该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所谓“因”指造模因素,如寒凝血瘀之寒;所谓“脉”泛指舌脉等临床表现,在这里指模型的体表特征;所谓“证”则是对体表特征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所谓“治”指方剂干预效果的反证。“脉”应是证候模型评价的较直接、较直观、较重要的指标体系。只有在模型的生物表征符合人体证候的临床表现基础上,才能确认这种模型的证候性质。而“治”的重点是方,以方测证是证候模型验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候模型在当今中医药理论研究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替代人体证候,在证候模型上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解释人体证候有关的问题,证候研究的原则仍应以人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