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传播模式及影响因素

作者:余海峰; 邓文君; 李平原; 张景锋; 周俊立; 姚振江; 叶小华
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3, 27(02): 184-190.
DOI:10.16462/j.cnki.zhjbkz.2023.02.010

摘要

目的 掌握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传播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为揭示传播模式和控制传播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佛山市顺德区7所幼儿园2 031名健康儿童,进行鼻拭子采样并分离鉴定肺炎链球菌。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的聚集性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运用分子型别的同源性分析揭示传播模式,肺炎链球菌携带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与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相结合方法。结果 儿童鼻腔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21.8%。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提示,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存在班级聚集性(Z=4.34,P<0.001);7所幼儿园菌株班级内同源率分别为60.9%、79.2%、76.0%、80.0%、82.8%、75.9%和33.3%;班级间同源率分别为90.6%、91.7%、88.0%、82.9%、63.8%、93.1%和76.2%。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非佛山市户籍(OR=1.36, 95%CI:1.04~1.79,P=0.027)、农村地区(OR=1.60, 95%CI:1.09~2.35,P=0.017)、鼻腔携带卡他莫拉杆菌(OR=1.91, 95%CI:1.49~2.45,P<0.001)是肺炎链球菌携带的危险因素;年级升高(OR=0.66, 95%CI:0.52~0.83,P<0.001)、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OR=0.41, 95%CI:0.31~0.55,P<0.001)是肺炎链球菌携带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肺炎链球菌存在较高的班级内和班级间传播风险,年级、户籍、地区以及鼻腔其他细菌携带情况是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携带的重要影响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