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和功能不匹配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CT斑块特征和预测因素

作者:蒋梦迪; 张晓蕾; 侯阳; 郑敏文; 张佳胤; 张波; 张代民; 徐磊; 胡秀华; 王怡宁; 杨健; 刘辉; 周帆; 杨桂芬; 张龙江*
来源: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 55(12): 1287-1293.
DOI:10.3760/cma.j.cn112149-20210226-00160

摘要

目的探究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解剖和血流储备分数(FFR)功能不匹配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CT斑块特征, 并确定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中国11家医疗中心行冠状动脉CTA(CCTA)、ICA和有创FFR检查的419例患者的515支管腔直径狭窄程度(DS)≥50%的病变血管, 其中匹配组229支(FFR≤0.80)和不匹配组286支(FFR>0.80)。记录病变所在血管并测量斑块的CT特征, 包括冠状动脉开口至病变近段的距离、最小管腔面积、参考管腔面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及各成分体积、重塑指数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 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采用约登指数确定斑块定量特征的的最佳阈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斑块特征与不匹配病变的关系;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不同斑块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匹配组相比, 不匹配组斑块具有狭窄程度更轻、斑块负荷更小、病变更短、斑块体积(包括各成分体积)更小、FFR值更高和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特点,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重度复杂斑块在匹配组更常见,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AD病变、最小管腔面积>4 mm2、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斑块钙化体积<27 mm3、斑块脂质体积<30 mm3、斑块纤维体积<150 mm3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对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具有预测意义;并将这些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结果表明最小管腔面积>4 mm2(OR=3.371, 95%CI 1.903~5.973, P<0.001)、斑块脂质体积<30 mm3(OR=3.014, 95%CI 1.691~5.373, P<0.001)、斑块形态复杂程度(轻度OR=17.772, 95%CI 8.072~39.128, P<0.001;中度OR=6.383, 95%CI 3.739~10.896, P<0.001)是导致病变解剖与功能不匹配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3个斑块特征预测不匹配病变的AUC值为0.824, 优于任何单一斑块特征的AUC(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病变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脂质体积和斑块形态复杂程度是解剖功能不匹配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预测能力。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