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精神转化:从“有待”到“无待”

作者:孙旭鹏; 赵文丹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9(06): 35-39.
DOI:10.13764/j.cnki.ncds.2018.06.005

摘要

庄子的"有待"是基于对世界的客观认识,世间的万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牵制;"无待"则是追寻一种精神自由之境,心灵不为外界事物所干扰与伤害。在"有待"与"无待"之间,既存在着紧密联系,又具有一种内在的矛盾与张力。庄子认为,正确地认识"有待"是实现精神自由之"无待"的前提,"无待"始终无法逃离"有待",以致"无待"状态更多地停留在一种理想层面,其中充满着太多的生命困顿。庄子对"有待"与"无待"关系的探索,对提升我们的生命涵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有助于我们思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