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正交设计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方法对影响早期活动的3个因素(活动强度B、活动频率C、每次活动时间D)及对应的3水平按正交设计L9(33)形成9种不同的早期活动方案;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随机分成9组,各组分别采用一种方案进行早期活动,实验中未对因素A(活动开始时间)进行控制。观察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Barthel指数、疲劳严重程度、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自主参与,情绪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因素A(活动开始时间)对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的疲劳严重程度、出院1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2为最佳水平;因素B(活动强度)对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出院时的疲劳严重程度、出院1个月时的生活质量和自主参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3为最佳水平;因素C(活动频率)对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出院1个月时Barthel指数、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生活质量、自主参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2为最佳水平;因素D(每次活动时间)的3个水平对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时所有评价指标的变化无影响(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的优势方案为:活动开始时间为卒中发生后24~48 h,活动频率为每日2~3次,活动强度推荐在活动能力允许情况下实施床椅转移、离床坐位、站立及行走或爬楼,每次活动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