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凉性经筋通贴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治疗作用机制,并通过随机临床对照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相关数据库和软件筛选凉性经筋通贴膏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软件筛选共同靶点中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适合实验验证的核心靶点。将60例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经术后常规处理同时给予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术膝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和安慰剂贴膏外敷术膝治疗。分别于术后1、4、7 d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血清炎症应激介质水平。结果 共筛选出凉性经筋通贴膏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73个,核心靶点为IL-1B、IL-4、IL-6、IL-10、TNF、CCL2、PPARG、VEGFA、TP53、EGF、MMP2、MMP9、ICAM1、HMOX1、CASP3、CXCL8、PTGS2、AKT1等,涉及IL-17、TNF、Toll样受体、NF-κB等炎症密切相关信号通路,因此选择IL-6、TNF-α等炎症因子核心靶点进行实验验证。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血清IL-6、TNF-α、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及术后7 d实验组膝关节肿胀程度(髌骨上缘10 cm和髌骨下缘10 cm处)、疼痛程度、血清IL-6、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两组患者髌骨中点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髌骨中点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性经筋通贴膏外敷可能通过抑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清IL-6、TNF-α、CRP等炎症应激介质减轻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