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源,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粗脂肪10%)的饲料,研究其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这6种饲料是以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中0(FSM0,对照组)、15%(FSM15)、30%(FSM30)、45%(FSM45)、60%(FSM60)和75%(FSM75)的鱼粉制作而成。经过56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比例的升高,各处理组大黄鱼幼鱼(10.49±0.03)g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SM60和FSM75组有下降趋势;相比FSM0组,FSM60和FSM7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摄食率(FI)FSM 60和FSM 75组显著高于FSM0、FSM15、FSM30和FSM45组(P<0.05)。肠道组织结构研究发现,各处理组肠道组织结构后肠黏膜、皱襞高度、固有膜宽度和杯状细胞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FSM0(TC对照组)、FSM45(TB最佳生长组)和FSM75(TW最差生长组)组Chao1、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覆盖率(Good coverag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门水平,TC、TB和TW组大黄鱼幼鱼肠道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而在属水平,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差异菌属研究发现,发酵豆粕对大黄鱼幼鱼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与最差生长组(TW)相比,最佳生长组(TB)和对照组(TC)均显著增加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和嗜碱菌属(Alkaliphilus)的物种丰度(P<0.05);与TW组相比,TB组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和TC组副球菌属(Paracoccus)的物种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达45%时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优势菌群没有负面影响,即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45%的鱼粉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