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现实临床工作越来越重视"术",分科越来越细,看病越来越复杂,而疾病控制特别是对口腔常见病龋病牙周病的控制明显不足的现状,作者提出:回归口腔医疗的初衷,以提高口腔健康、保存健康牙齿寿命为出发点,以疾病控制为考核点,加强龋病与牙髓病的临床管理,将预防与疾病风险评估的理念、疾病预防措施和个性化整体治疗设计融为一体,纳入到口腔医疗临床的各项工作中,达到提高疗效、提高效率的目标。1.龋病的临床管理:需要充分认识龋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充分认识龋病的治疗不是简单的补洞,充分认识多项口腔治疗过程可能增加患龋的风险性,为此,必须建立全面系统的龋病管理体系,包括:(1)建立以龋病与牙周病监控为重点的患者口腔健康档案。(2)对初诊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3)将龋病牙周病风险控制措施纳入口腔其他疾病治疗计划中。(4)制定符合具体患者的龋病牙周病控制方案。(5)实施合格的牙体修复。(6)口腔医疗机构应该常规使用氟化物控制龋齿。2.牙髓病治疗技术的临床管理:微生物感染是导致牙髓病的主要病原,因此,牙髓病治疗的成功依赖于对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清除与控制,也依赖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的维持。目前,根管治疗术仍是主要的治疗牙髓病的技术。要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有效管理,减少创伤、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提高效率。根管治疗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1)治疗前的诊断和病因分析。(2)治疗计划中包括牙体修复和疾病(龋、牙周病等)控制。(3)认识到牙髓病是感染性疾病的大前提,治疗过程和治疗技术要围绕去除感染源、防止感染扩散的原则而展开。(4)认识到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的牙髓病治疗技术与所有外科技术一样,实施的是有创操作。但是所有治疗过程需要有充分的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5)需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减少术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6)要严格执行行业的"技术指南"。(7)建立有效的疗效回访和患者口腔健康评估与再评估制度。患者多因"病症"缠身而求医,但医生治病不应只是单纯的治"病症",还要认识导致病症的原发因素,如龋病和牙周病。也要认识到,口腔治疗中的干预措施常常改变口腔的微生态环境,增加患龋病和牙周病的风险,而新发的龋和牙周病常常导致复杂的口腔治疗功亏一篑。要把防范龋病牙周病的措施作为常规性措施纳入口腔治疗中,加强疾病的管理和治疗的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