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18年,易卜生的著作《玩偶之家》经胡适翻译后被搬上我国戏剧舞台,“出走的娜拉”形象一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广大新青年纷纷效仿娜拉离家出走。1925年,鲁迅创作了小说《伤逝》,以一对年轻知识分子的爱情悲剧成功解构了以娜拉为代表的“女性出走”神话,残酷直白地揭露了“我是我自己的”这一现代性价值理念的虚妄性和乌托邦色彩,以及潜藏者的现代语境中男性中心主义的诱惑性。将《玩偶之家》和《伤逝》进行横向对比,从文本内容、叙事方式、出走结局等外在角度出发,试图探究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创作动机及价值立场,探究“女性出走”神话是如何被建立与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