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迷走神经与传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 传统手术组患者行传统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改良手术组患者行改良保留迷走神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和住院方式进行随访。术后每3个月随访了解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胃潴留、餐后饱胀、腹泻发生情况。术后1、6、12个月行电子胃镜检查, 如食管曲张静脉直径>5 mm, 则行内镜下套扎术。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0例, 男51例, 女19例;年龄为(52±12)岁, 年龄范围为22~78岁;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各35例, 研究过程中传统手术组1例患者退出。(1)术中及术后情况: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中转开腹分别为(160±26)min、(76±104)mL、0、1例, 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35±27)min、(65±68)mL、1例、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6, P<0.05), 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 P>0.05);术中输血、中转开腹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额外行止血手术。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胰液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术后7 d门静脉血栓、住院时间分别为2例、1例、1例、16例、(9.5±1.4)d, 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例、0、0、15例、(9.3±1.4)d。两组患者胰液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门静脉血栓、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 t=-0.821, 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和胃瘘相关并发症发生。(2)随访情况:两组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随访期间34例传统手术组患者中胃潴留、腹泻、腹胀、消化道再出血发生例数分别为31、25、27、3例, 35例改良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3、4、4例, 两组患者消化道再出血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其他指标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83, 30.180, 32.215, P<0.05)。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白蛋白(Alb), 术后1个月食管静脉内径分别为(44±5)g/L, (7.4±3.0)mm;改良手术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9±3)g/L, (7.7±2.7)mm。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Alb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5, P<0.05);术后1个月食管静脉内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 P>0.05)。结论改良保留迷走神经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 可简易手术流程, 缩短手术时间, 有效降低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注册, 注册号为NCT03396796。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