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薄膜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籼改粳"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近年再生稻的研发,豫南水稻播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4月中下旬扩展到3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播时历期由20多d延长到90多d。其中,籼稻播期集中在4月,粳稻集中在5月,再生稻集中在3月上中旬。播期的演变满足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和生产方式对播期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田大户的季节矛盾,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优化豫南稻麦耕作制度,但也存在籼稻粳稻播期混淆,局部地区籼稻播期偏早、温室育秧导致品种高产潜力下降等问题。籼稻播期偏早不仅会导致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还加剧稻麦耕作制度退化,冬闲田面积增加。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推进技术转型升级,促进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化生产是优化豫南稻区水稻播期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