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人工骨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07例患者、164节段。根据使用的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37例、53个节段)、同种异体骨组(46例、70个节段)和HA人工骨组(24例、41个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颈椎疼痛和功能情况。在颈椎矢状面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高度和矢状面参数[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和C2-C7 Cobb角],评估融合器下沉情况。根据Odom标准进行满意程度评估,采用Brantigan评分评估颈椎椎间融合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和终板异常比例、单/非单节段比例、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临床随访时间有统计学差异(自体髂骨组41.6±18.4个月,同种异体骨组26.9±15.7个月,HA人工骨组31.3±8.4个月,P0.05),同种异体骨组的NDI和JO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性优于自体髂骨组和HA人工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的使用为植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HA人工骨组有2例患者(8.3%)因假关节形成接受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同种异体骨植骨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较高,融合器下沉风险较低,可作为自体骨替代材料应用于ACDF;HA人工骨植骨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差,患者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较低,融合器下沉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翻修手术风险。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