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楔状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对龈下牙周组织的影响,探讨修复材料的选择依据。方法:将82例(117颗患牙)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组、树脂组,各41例,纳米组59颗患牙均以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修复,树脂组58颗患牙均以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材料充填修复。分别于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2个月,记录两组充填体USPHS评价得分并比较其龈沟液AST、临床牙周检查结果变化。结果:两组USPHS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修复后12个月,两组患牙龈沟液AST、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均较修复后6个月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树脂组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龈沟液AST、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均高于纳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两种修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前者对龈下牙周组织的影响更小,远期修复效果更佳。

  • 单位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