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厂坝集鱼系统是在电站尾水管上方安装的鱼道多进口结构,实际使用中存在流态复杂、运行工况多、鲤科鱼类响应特征不明晰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依据中国鱼道厂坝集鱼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建造试验装置,对成熟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PIT(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标记,设置2种水位、2种补水孔出流方式共4个工况,观测产卵前后鲫的上溯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吸引率主要受产卵发生阶段、水流动量影响,产卵前的被吸引率显著高于产卵后(P<0.05),小动量组的吸引率显著高于大动量组(P<0.05);尝试率受产卵发生阶段、出流方式和水位的综合影响,产卵前的尝试率是产卵后的33.032倍,补水孔分散出流是集中出流的4.228倍,高水位是低水位的2.484倍;上溯率随尝试率增大而增大(P<0.05)。该研究表明鱼类在厂坝集鱼系统中的上溯行为主要受生理生态需求驱动,同时受到出流动量、运行水位及上溯路线上的流速流态影响,对今后鱼道多进口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