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等为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本病病因病机是阴虚为本[1]、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主要是肺、胃、肾,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治疗原则,且以润肺、清胃、滋肾为主。但随着消渴病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开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医家学者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论述呈现多元化,而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了中焦脾胃对治疗消渴病的重要性。笔者试从中

全文